立足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欢迎光临三明中华职教社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三明中华职教社 >> 文章 >> 理论研究 >> 职教论坛 >> [专题]理论研究 >> 正文  
  立足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立足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 作者:许家行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10    更新时间:2008-6-4    文章录入:smzjs ]

立足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三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许家行

摘要:高技能人才培育蕴涵着产业所需求的丰富人力资源,技工教育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受高校扩招热和社会传统偏见的双重压力下,技工教育应适应产业需求的变化,发挥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高级技工人才培育,并以职业资格体系的推行和完善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高素质的高级技工人才资源。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工教育、对策建议

一、我市劳动力资源情况分析 

1、从产业劳动力的结构上看,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迅速,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十五”期间,全市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业人数每年净增2万多人,缺工问题不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减少,而是供求总量都明显增加但不同步,求大于供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数量变化及质量要求更高的问题。

2、从技工工人队伍结构上看,我市技术工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较低,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全市二、三产业技能劳动者约占从业人员的24%左右,高技能人才不到3%。

3、从农村劳动力资源上看,转移就业难度加大。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51.2%,如今有转移愿望的人员大多为农村妇女和中老年,总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较低。

4、从技工教育学生就业上看,2007年全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9%,技工学校学生求大于供与大学生越来越突出的就业难形成明显差异。

二、技工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1、技工培养投入不平衡。一是政府投入不平衡,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尚未享有教育费附加。二是企业投入不平衡,按照“谁使用,谁培训”原则,企业是技能培训主体,应当保证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但是,数量庞大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却走“只使用,不培养”的路子,不愿意投入资金培训技工,靠直接到劳动力市场聘用技工或挖大企业“墙角”办法解决技工短缺问题。

2、产业用人需求预测盲点。劳动力市场提供的供求信息,是“现货”的供求信息,没有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缺乏“期货”的供求信息。

3、技工教育机制不活。现行的技工培育大多管理体制基本与中小学管理体制一样,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如人事管理方面,师资的引进要视专业设置而定,专业要有参加实践的机会,职称评定要走"双师型"的途径,现有的政策基本不能配套。

 4、就业准入制度难落实。由于用工短缺,缺乏有效宣传和必要的执法手段,“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不佳。一些用人单位大量聘用未经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客观上影响了职业学校生源,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加快产业技能人才培育的途径

1、营造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支持和安排相关专业优先招生,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服务。

2、推进产业用工需求的技教改革。在改革的方向上,要明确我市技工培养的目标与定位,要紧紧围绕我市“4+1”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强化师资力量,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需要公开招录职业教育紧缺专业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通过合同聘用、兼职等形式向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赴对口高职院校轮训、到企业挂职实践;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专业教师在学校下属实体中兼任专业技术工作。加快设施投入,建立符合我市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冶金压延、机械制造、林产化工、生物药业、纺织服装、矿产资源、旅游服务等专业实训基地。提高技能人才的层次,强化技能训练,开办高级工班、技师研修班,形成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的技教体系。

3、推行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模式。技工教育要改革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应与企业紧密联系,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宏观调控校企合作的发展,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建立技教校外实习基地,政府根据职业教育需要,在大中型企业中确定一批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基地,基地所在企业要为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的生产岗位和工场,选派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为解决职业学校实习实验设备不足的困难,鼓励企业出资参与办学、办专业以及建设实训车间,实现校企“双赢”。校企合作建立的示范性实训车间(或工厂)必须是符合我市产业规划的支柱性产业,与学校实训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设立企业冠名班,开展订单教育。冠名企业应全程参与冠名班的招生、教学、实习和就业等工作,采用更加灵活的招生、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校企自主确定相关专业学制,自主招生,自主按培养成本确定收费标准,自主选择教材或开发、编写校本教材。

4、实施就业准入市场的资格制度。技职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建立技能人才考核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在比例、学历、资格、身份界限等方面放宽条件限制,促进高技能人才更快、更好成长,特别要将生产现场考核引入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技术带头人和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企业可在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工”和“首席技师”职位。在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上给予经费支持,吸收“首席技工”和“首席技师”参加培训深造、带徒传技、同业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企业应建立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奖励。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也可实行股权和期权的激励。同时,对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实行补贴。

四、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我市技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急三明产业集群、做好做强三明支柱产业报需,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技工教育宣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建议三明中华职教社与三明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体,开设“三明技工教育”专栏,发表相关文章,采访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有识之士,畅谈三明产业集聚,加快我市技工教育的对策措施,大力宣传能工巧匠,引导社会、学校及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同时,分析当前我市技工教育存在与产业集群所需求的技术工人不相对称的问题,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这是加快三明技工教育的基础。

2、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建议政府成立并实施“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制定普通专业和技工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做强做大三明职业教育的对策措施,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及时协调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问题、困难。

3、加快技工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当前,市区三所技工学校的资源整合组建的三明高级技工学校(筹)已经进入挂牌阶段,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劳动保障部门要完善方案措施,力争市政府支持,加快整合进程。同时,要规划好符合三明“4+1”产业集群所需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4、建立“校企、工学”联谊组织。通过行政和行业的手段,政府研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推动技工教育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向发展,采取学制灵活、强化实训等措施,加快我市技工急需专业的培养,为我市产业集聚、为三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大量可持续供应的资源人才。

  • 上一篇文章: 为小康社会建设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

  • 下一篇文章: 无技不立  技精则强——关于“双轨制”教育的思考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Friend link:coach handbags|nfl jerseys|Louboutin shoes|louboutin|>|ugg boots|>|bead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三明中华职教社        站长:帆洲网络        页面执行时间: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