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技不立  技精则强——关于“双轨制”教育的思考
 
  ****欢迎光临三明中华职教社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三明中华职教社 >> 文章 >> 理论研究 >> 职教论坛 >> [专题]理论研究 >> 正文  
  无技不立  技精则强——关于“双轨制”教育的思考         
无技不立  技精则强——关于“双轨制”教育的思考
[ 作者:石健民  吴玉英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376    更新时间:2008-6-4    文章录入:smzjs ]

无技不立  技精则强

——关于“双轨制”教育的思考

三明信息工程学校      石健民  吴玉英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尴尬:一方面是有相当部分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工厂、企业又难招到适合的员工。就业市场上许多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诸如模具、钳工、车工、焊工、数控技工等都成为企业的“抢手货”,在就业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技工荒”。现在的就业形势是高学历学生过剩,而技能型人才紧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职业教育者的思考。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不论是体制、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近两年来职业教育无论是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都有所下降,某些专业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的职业教育是脱胎于传统教育,保留了普通教育的基本模式,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目前还难以做到“以体验式学习为中心”,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改变职业教育中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目标、管理体制,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使职业教育现代化,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所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的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他还强调,“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要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前沿。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

2008年,我校提出了“无技不立、技精则强”的教育理念。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教育目标。

一位德国企业家对中国的教育研究人员说:“中国年轻人受教育年限长,但动手能力远不如德国青年。”事实正是如此,德国企业员工队伍特别是一线工人整体素质十分优良,在德国,大多数青少年都要接受“双轨制”教育,没有接受这一教育的人是不能进入工作岗位的。德国利用“双轨制”教育模式培育了大量技术型人才,对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被世界公认。

其实在中国近现代也提出了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他认为:“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1926年,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强调:“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黄炎培亲自确定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原则便是“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把学生的“学”与“用”相结合。他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方面联系起来”, 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双轨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所谓的“双轨制”教育,即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企业与学校同时承载者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任。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交替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能力。学生边读书边实践,“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企业是学校,学校是企业。对学生而言,学校和企业两种活动场所;理论与实践两种学习内容;教师和师傅两类指导者;学生和学员两种不同身份;实训和挣钱两种不同收益。

从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巴斯夫化公司,到只有三四百人的海纳尔公司,企业经营者无不把“企业成就的基础归功于双轨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具有一举三得的特好功效。

对企业而言:

1、扩大企业知名度。企业与学校合作,可通过学校的招生宣传渠道进一步宣传企业,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

2、可以招到企业需求的员工。“双轨制”学员通过三年企业文化熏陶和第一线生产实践操作的锻炼,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对专业基础人才的需求,避免企业找不到合适员工的困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3、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不仅是学徒在接受培训和学习,同时也可以边实践边工作,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学校而言:

1、了解市场需求,教学紧贴市场。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随时了解市场及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从业要求,即使更新、修改教学内容,增加专业设置,拓宽就业渠道。

2、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双轨制”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掌握一技之长,为社会为企业为家庭作贡献,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

3、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学校引进德国的这种教育模式,贴近市场需求,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需求人才,使学校办成企业、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学校,与更多的企业加盟合作,吸引更多学生到校就读,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对学生而言:

1、学会一技之长,更好服务社会。“双轨制”教育,对学生来说,学校和企业两种学习场所、理论与实践两种学习内容;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更好的价值体现和创收。

2、边学习边实践,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双轨制”教育,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即将所学的理性知识直接到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带回课堂研究解决,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逐步完成由学生到学员到员工的过渡。

3、降低了学习成本,可在边学习边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效益。经过“双轨制”模式培训后的学员,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理论知识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实践,可向企业老员工学到实践知识和操作技术,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经过“双轨制”培训后的员工,工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都较强,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现优秀的学生留在企业直接就业,大大降低了找工作的成本。

学校与企业合作,必须首先解决好教育目标问题。那就是以提高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为目标。因而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上,都必须坚持:以文化基础课服务于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服务于职业能力实训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设置若干个项目,围绕着项目设置课程,按照项目课程实施教学,逐步达到教育目标。

当然,学校要与企业联合办学并非容易。我们认为,以学校为核心,联合十几家志同道合的企业,组成“职业教育集团”,针对不同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通过五个“共建”来打造新型的育人平台:

共建“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共建“基地”。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设备,聘请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共建“计划”。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教学工厂为基地;这种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实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职业学校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共建“课堂”。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方面,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目前我校的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工程、汽车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都与相应的企业进行了“双轨制”合作,学生每周3天在学校上课,2天到相应的企业跟师父学习。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学生都真实的感到学有所得,受益匪浅。

学校建立了各个专业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企业的总经理、业务骨干、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各专业组长组成,共同做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双轨制实行了一段时间,已受到合作企业的欢迎。

我校的“双轨制”教育模式刚刚起步,还在边思考边摸索之中,还需要上级领导和各兄弟学校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当然,在前面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有信心,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不断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逐步达到目标。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选择一门专门的职业,进入“双轨制”教育渠道,确立:“无技不立、技精则强”的思想,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努力学习,切实掌握一技之长。必将终身受益。

  • 上一篇文章: 立足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 下一篇文章: 整合中职教育资源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Friend link:coach handbags|nfl jerseys|Louboutin shoes|louboutin|>|ugg boots|>|bead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三明中华职教社        站长:帆洲网络        页面执行时间: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