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市职教社提交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及答复汇总(一)

时间:2020/6/26 9:58:48  作者:未知  来源:市职教社  查看:11739  评论:0
内容摘要:.
空格提案案由: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建议
空格提案内容:据官方统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4000多万。我市城乡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也普遍存在。“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困境给不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国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面对我国“未富先老”这一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和来势迅猛的“银发浪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照顾,逐步实现老年身体健康化、老年护理专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已成为事关社会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市普遍存在:
  (一)护理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养老事业中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而养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且还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则成为眼下老年护理发展的瓶颈。在我市的城区和乡村,都普遍存在着对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护不周全、护理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在梅列区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区的芦桥养老院一对夫妇护理10多个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工作量之大,难免顾此失彼,且不具备专业护理知识;社区里失能老年人家庭,一般都雇佣五、六十岁外来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难能让失能老年人家庭满意。
  (二)从业人员缺少专业培训。老年护理工作量大,专业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招聘难,大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其知识和技能与快速发展的养老需求不相匹配,难以应对未来的“四高老人”(学历较高、精神文化层面护理需求较高、日常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因各种疑难疾病照料难度较高),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我市养老院和社区失能家庭也一直存在着素质高的看护不好找,有专业技能因待遇低留不住,难以满足失能老年人对专业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
  (三)老年人健康评估缺失。我市城乡还没有形成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做健康评估的制度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所没有条件上门、入户为老年人做健康评估,无法为失能老年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更无法上门提供护理服务。
  老年人护理服务尤其是专业的护理服务还是要由具有护士专业知识技能人员来提供,我市需要大力发展老年人医疗护理人员队伍。为此建议;
  1.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在街道(镇)、社区(村)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姿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与老年人失能密切相关的各种综合症等指标,对需要护理服务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
  2.落实有关规定。2019年12月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2号)文件,该文件对老年护理服务工作作了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委也对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和规范管理从国家层面设立了明确标准,我市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包括: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患者提供辅助护理服务的职业技能并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规定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养老护理人员培训项目的培训计划、评价方案等参照原国家职业资格养老护理员(五级)、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五级)执行。
  3.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员管理和派遣制度。市、县(市、区)政府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应为年龄60岁以下、在本地由民政或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在岗从业人员,以及有意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员管理和派遣制度,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
  4.探索建立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组织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确定吉林、山东两省为重点联系省份,探索建立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市也应借鉴兄弟城市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和资金保障。这既能减轻政府负担,也能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参保民众提供方便高效的护理服务,为更多失能老人家庭“保驾护航”。
空格承办单位:市卫健委

空格提案答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生活自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心理变化等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需要照顾和护理的老年人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自2015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以医带养、以医助养、以医促养”,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分工合作。各地在主城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全市共设置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22家,由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托管。同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家庭以签订健康服务协定的方式,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咨询、检查、诊治、护理、康复及临终关怀等一系列服务,使老年人不出养老机构、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为进一步做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做法如下:
  一、设立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满足老百姓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在生态新城建设一所由慢性病医院、中医康复、医养中心及医养服务中心组成的生态新城分院,设置慢性病床位1000张、护理床位300—500张,集慢性病治疗、中医康复、老年照护、健康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医养服务机构,项目预计总投资240884.58万元,建设周期5年。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正按序时进度实施中。
  二、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把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人群优先签约,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为65周岁以上重点老年人群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的健康体检,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建立健康档案。2019年,全市建立健康档案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25.39万人。启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明溪县雪峰镇城南社区、城西社区、沙溪乡梓口坊村3个社区(村)列入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社区活动等健康促进和干预活动。
  三、落实有关规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2号),加强老年专业护理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一是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老年病科,建立老年病医疗护理专业队伍,制定并落实老年患者安全制度、老年病专科工作制度、老年患者指标监测等。部分医院还成立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各科设有联络员,建立院内老年病专科护理服务网络。探索建立老年病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化护理队伍,提供规范化、同质化护理,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同时,选取老年急救、伤口护理、脑卒中、老年居家护理等专题对医联体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基层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开展老年护理员培训。严格老年护理员准入,凡从事护理员岗位工作的人员,应持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劳动保障部门或省级指定培训机构颁发的护理员岗位培训《结业证书》或中等及以上专业学(职)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方可上岗。各医院均设立护理员管理机构,负责护理员的日常事务管理,建立老年护理操作规程,根据国家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办法和内容,定期对老年护理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定期对老年护理员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护理员退出机制。
  四、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员管理和派遣制度。将老年护理与医养相结合,以医带养,依托医疗机构派遣专业护理队伍,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管理,提升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推进三明老年护理发展。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延伸举办或利用内部既有设施设立康养机构,如:三明市第一医院于2015年在芦桥养老院设立医务室,并签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协议书,定期派驻医护人员为入住老人进行医疗技术服务、健康检查、用药指导、病情评估、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派驻医务人员对芦桥养老院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日常护理技能;三明市第一医院还专门在大田县桃源镇设置三明市第一医院睡眠专科门诊,开设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等专业,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大田县中医院设立医养服务中心(康乐园),依托县总医院老年病科、针灸康复科等卫生资源,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养生文化、中医康复、养老护理、休闲娱乐等服务,打造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养生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大田民生医院举办鸿晖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疗旅居等服务。
  老年人卧床不起需要照料,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养老金无法解决,医疗又不能涵盖,为了规避失能人员生活照料风险,我委将积极配合人社、医保等部门,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做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缴费机制,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为更多失能老人家庭“保驾护航”。


本类推荐

    三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闽ICP备11006013号 

      Email: smzjs@126.com   Powered by oneti.cn V1.5